“工业厨房”烹出产业盛宴!探访怀远新材料产业集群“风味”创新之路

  在日常生活中,“味精”“维生素”“钙片”等看似微小的元素,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深秋时节,怀远正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材料“产业盛宴”,诠释工业领域的“风味”创新——“工业味精”“工业维生素”“工业钙片”等产品,不仅勾勒出怀远在新材料产业赛道上的清晰路径,更彰显了其在该领域的独特地位。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怀远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龙泉硅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企业,始终专注于硅酸钠制造的深耕细作。在超纯硅酸钠车间,白色粉末状的碳酸钠与二氧化硅经研磨混合后,被送入高达四层楼的工业窑炉,在1500℃高温下完成反应,冷却后形成硅酸钠产品。整一个流程高度自动化,包装完成后,产品即将发往长三角地区。

  “高纯度硅酸钠被誉为‘工业味精’,只需少量添加,就能明显提升硅橡胶等产品的性能。”安徽龙泉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东旭形象地介绍,在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乃至芯片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的产品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提鲜剂”作用。

  在安徽龙泉硅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中心,一块石头的蜕变过程被形象地展现。记者看到,坚硬的石英砂矿石经过加工细化,与碳酸钠融合后,在熔炉中合成硅酸钠,最终转化为各类硅胶制品,如色彩丰富的硅胶锅铲、手机壳和透明婴儿奶嘴等。

  “硅胶的透明度直接反映了硅酸钠的纯度,我们的产品纯度已达99%以上,位居国内领先水平。”赵东旭指着一个近乎透明的奶嘴解释,“以前的奶嘴不少泛黄,说明当时的纯度不达标。”

  几公里外的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怀远首家本土上市企业,展现出非凡实力。如果说锂电池是新能源产业的“主食”,那么勃姆石就是必不可少的“矿物质”。

  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邵森解释:“勃姆石涂覆在锂电池隔膜上形成保护层,能明显提升隔膜耐热性,为电池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此外,该公司研发的陶瓷化阻燃剂CFR,能在高温下形成高强度陶瓷体,如同为电池包披上“金刚铠甲”,有效阻止热失控蔓延,实现电池安全“双保险”。

  在这片创新热土上,类似的“风味”创新层出不穷,正如“钙片”能增强骨骼,被称为“工业钙片”的疏水二氧化硅,当其添加到涂料、密封胶等材料中,能极大增强产品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这些生动的比喻背后,折射出怀远新材料企业对产业定位的精准把握。

  怀远新材料产业能形成特色,重点是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在这个产业生态圈中,政府搭台、企业互动,逐渐形成了紧密的“食材供应链”。

  记者了解到,怀远县硅基产业原料多来自蚌埠周边及长三角地区,这不仅体现了怀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得益于周边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慢慢的变多公司可以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底气。“我们正与园区企业洽谈合作。”安徽赛立科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大志表示,这种就地配套模式一旦达成,必将形成1+12的协同效应。目前,园区企业间的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安徽赛立科硅材料有限公司是全国少数能稳定量产高端疏水二氧化硅的基地之一。这种正在改变千家万户装修体验的纳米材料,在智能化车间中被精心制备。厂区安静,数台大型反应釜在精准调控下运行,整条生产线仅需寥寥数人操作。不仅如此,疏水二氧化硅还大范围的应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海底电缆等高端领域。该公司占地37亩,虽规模不大,但效益显著:前三季度纳税已超400万元,预计全年纳税将突破500万元。

  怀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园区通过打造“中央厨房”式配套服务体系,实现了企业协同发展。“我们不仅提供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还依托高校和企业建立新材料产业人才库,通过政企恳谈会、投资怀远行等活动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业务合作。”

  截至目前,怀远已成功举办六十一期“亲清有约·政企恳谈会”,对企业诉求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每季度举行的“投资怀远行”活动,吸引了全国数百家公司参与,行业专家对怀远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路径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在,怀远经济开发区已集聚众多新材料产业链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显著,形成了从基础原料到高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园区新材料产业链企业6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7家。2024年,园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10.5%。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怀远新材料产业正在谋划更具特色的“未来菜单”。

  技术创新是这场“产业盛宴”的核心竞争力。在安徽龙泉硅材料有限公司材料研发中心,技术人员正重视硅酸钠产品的纯度数据。“通过自主研发技术,我们产品纯度不断的提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赵东旭介绍,目前企业具有10项发明专利、2项省级新产品及行业唯一专有技术,年产高纯硅酸钠超10万吨。未来,企业将与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伙伴共同攻克超纯处理+动态结晶工艺难题,进一步提升产品纯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产硅酸钠进入全球高端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单项冠军企业。

  在壹石通展示大厅,记者看到了即将实现产业化生产的Low-α球形二氧化硅样品,这是高端芯片封装的关键材料。革命性的固体氧化物电池内含各类稀土元素,成为公司未来抢占市场的“秘密武器”。龙泉硅材料则将目光投向更广阔天地。公司CEO透露,他们正在研发电子级超纯硅酸钠,瞄准半导体等高端电子化学品市场。

  据了解,壹石通的勃姆石产品已成功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供应链体系,安徽龙泉硅材料有限公司在高模纳米硅基前驱体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怀远新材料正在形成独特的区域品牌效应。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更体现在行业影响力方面。怀远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简单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注重培育产业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这种特色发展思路,为中小城市发展新兴起的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从传统农业大县到新材料产业新城,怀远的转型经验在于选择“特色发展”之路,聚焦细致划分领域培育产业生态,不求全面开花,但求精准发力。

  当地精准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担任“行政总厨”,负责顶层设计和环境营造;企业作为“掌勺大厨”,专注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形成协同高效的发展模式。怀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推动政策资金直达企业。

  在项目平台上,怀远坚持“谋全局、抓重点、强协同”,围绕新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和项目储备机制,推动企业联合高校、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平台建设以“补短板、强优势”为导向,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强化绩效导向,推动平台从“建起来”到“用起来”。

  怀远从始至终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创建省级技术中心,培育出荣春科技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未来,当地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重点支持锂电池涂覆材料、高纯石英砂等高端材料应用,加强产业协同,融入区域分工。目标到2030年,新落地项目不少于50个,培育超50亿元的企业1家,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从石英砂到“工业味精”,从基础原料到“金刚铠甲”,怀远的新材料产业故事,是一场关于“点石成金”的智慧实践,更是特色、定力与生态的比拼。当下,怀远已备好“未来菜单”,正以更精准的火候、更优质的食材、更精湛的工艺,精心烹调一场更具吸引力的“产业盛宴”,最终跻身全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

  当“工业味精”“工业维生素”“工业钙片”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比喻,与冰冷坚硬的新材料产业联系在一起时,细细品味怀远新材料产业集群崛起,远不止文中所说的引进几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实现若干产值那般简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怀远的智慧在于,它没有盲目追逐最闪亮的风口,而是冷静地扮演好“行政总厨”的角色,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心规划“未来菜单”。他们聚焦于硅基材料、勃姆石等细致划分领域,将“工业味精”这类看似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做到极致,培育出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单项冠军”。这种“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战略定力,为中小城市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错位发展、特色制胜,提供了宝贵样本。

  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绝非企业的简单扎堆。怀远着力构建一个类似“食材联盟”的共生系统,搭建“中央厨房”式服务平台,政企恳谈会、投资怀远行等常态化机制,为各类“食材”(企业)和“调味品”(技术、人才)提供融合反应的“锅灶”。在这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配套企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能够高效对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这种生态的培育,需要的是如“煲汤”般的耐心与持续投入,最终让企业间自然生长出紧密的“化学键”,形成外人难以复制的集群竞争力。

  在怀远,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而高效。政府作为“行政总厨”,并非事必躬亲,而是专注于顶层设计、环境营造和配套服务,通过“放管服”改革和“免申即享”等政策,确保“厨房”高效运转。企业作为“掌勺大厨”,则在公平、稳定、可预期的环境中,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这种“双厨”之间清晰的权责界定与默契配合,使得“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形成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而非相互掣肘的内耗。

  发展新兴起的产业,并非只有追求“高大上”这一条路。怀远的实践证明,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特色领域,精心培育产业生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同样能在全局性的产业版图中烹出自己的“招牌菜”,占据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怀远的这桌“产业盛宴”,其味道值得细细品鉴,其“菜谱”更值得深入研读。